1.长庆油田采油基地大致都在哪?

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发展

3.超深井钻机

长庆油田采油基地大致都在哪?

江汉油田最新油价-江汉油田最新油价是多少

克拉玛依油田:每年在戈壁滩上待大半年,税前收入4-5万,但需要扣掉的“三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每年都在5000以上;塔里木油田(总部库尔勒):待在库尔勒市区年收入10万左右,去沙漠腹地作业15万左右;玉门油田(总部甘肃玉门市):税前年收入4-5万;长庆油田:税前年收入2 -3万(总部西安,但本科生大都在黄土坡作业);胜利油田:税前年收入3-4万(总部山东东营,盐碱地);大庆油田(总部黑龙江大庆市),税前年收入3万上下;吉林油田(总部吉林松原)年收入2-3万;辽河油田(辽宁盘锦,荒滩),年薪2-3万。

其它处于开发后期的小油田,如江汉油田、南阳油田等,一年也就2万上下。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油田需要扣除的“三金”等数目大致差不多。

中海油有四大分公司,分别在上海、渤海、深圳、湛江,实行竞岗制度,工资档位分为ABCDEFGH,各档工资相差很大我只了解D档,硕士费不少劲能够聘上,年收入12万左右,另外本科生上平台大概5000-6000一个月。

各位想必觉得油田职工待遇很不错吧,不过要是看看他们的工作环境就不会这么想了。

我国的陆上油田基本分布在沙漠、黄土破、盐碱滩等荒无人烟的地方,油田的物价都比较高,和外界相比比较孤立。

我见过油田的职工下班后的样子,大多借酒浇愁,或是到外面去找**。

所以在油田两大产业最为发达,一是吃,二则为“玩”。

在一个孤独的大环境下,一个个原本有追求的孤独的灵魂为摆脱孤独而在酒色中纵情堕落,其实很可悲!或者你会问中海油的职工呢?他们一年中要出海半年,在球场大小的石油平台上忍受煎熬,上了岸以后就想找人喝酒——这是我同学的亲身感受!而且中海油职工的离婚率是最高的,除非是挣只眼闭只眼!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长庆油田,一个本科生被安置在黄土坡上管理油井,那里就他一个人,一个电台。

半年后领导突然想起了他,但是他已经疯了!看看国外石油公司给一个普通工程师开出的年薪:10-20万美元,我们的海外员工收入大致也是这个水平,不过单位是人民币!知道为什么国外油价疯涨的时候国内油价只小幅度上扬了吧?!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实在太低了!

华北油田在金地小区执意建设商品房,来打造华北油田所为的富人区。

而华北油田普通职工所关心的经济适用房已经六年没有建设过,致使油田的二手房价(就是油田原有的七.八十年代盖的已出售给老职工的公房)已经高到普通职工所不能承受的地步(拿50平米的房子来说:四年前售价是四万元,现在已经高达18万元,80平米售价32万元)。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房价高的原因:

1. 华北油田自2000年以后就再也没有给普通职工盖过房子。

所以2000年以后结婚的职工要买住房就是油田原有的八.九十年代盖的二手房,因为二手房源是有限的。

再大部分不是与父母挤在一起住,就是在外面租房子住。

2. 华北油田现有住房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年代盖的,大部分的普通职工住的户型是50多平米左右。

所以年轻人和父母住在一起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就在外面租房子住(在掏租金的同时还要掏着高额的水电暖费用)。

3. 华北油田的物业费还是暗补(华北油田每年从职工所在的二级单位按人头硬性扣除五.六千元作为物业管理费),这就标志着只要是在油田有的住房的水.电.暖方面就享受着油田的暗补贴,而没有住房的职工就享受不到这项补贴,而无房户却与有房户同样被华北油田扣着物业管理费。

4. 华北油田普通职工的年收入(毛收入)2万元左右,而华北油田所在的任丘市的消费水平又很高所以这点工资除去生活以后就很难剩下多少了,所以有些人就连租房都感觉到有压力,所以住房的必须要依靠单位来解决。

5. 虽然华北油田所在地任丘地方倒是开发了好多楼盘,但是都是私人开发商所做的,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信誉没有保障。

一个是牵扯油田的住房补贴的问题,还有就是地方的水.电.暖没有保障,还有卫生问题,再一个就是小区的保安工作跟不上。

6. 现在再说说华北油田回迁户的问题,回迁户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

华北油田是一个石油企业,他们在石油会战初期因地制宜的,根据油田工区作业的原因在油田的外围区域(多是乡下)建立了一些小的生活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丘市大基地城市化的进程,生活在小基地的职工越来越感觉到他们的生活比起大基地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

所以就要求回迁到任丘来的呼声越来越高,得不到支持于是就到管理局去闹,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所以华北石油管理局就准备给他们解决回迁大基地的工作。

7. 但是回迁工作牵扯面广,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历史的遗留问题其中是存在不可预知的难题的。

那里有先给无房户盖房子来的容易,我觉得无房户更是迫切的需要房子,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安居乐业啊!

8. 据华北管理局住房改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现在先解决回迁户的问题给他们盖经济适用房其间已经遭遇到难题与阻力,无房户三年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三年呀!无房户已经等了六年再加上三年,也就是2009年以后无房户才是在油田领导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解决不解决还不一定呢!!

9. 再就是地方 *** 中的少数人,为了私利而形成的对油田的什么事情都要‘榨油水’的习惯,在对待像这种大兴土木的工程.又有求于他们的时候。

就更是狮子大开口了!

10. 现在油田的年轻职工为了住房很是郁闷,现在全国流行的“房奴”对油田得年轻职工来说很贴切,并且现在油田的房产还有上涨的趋势,所以搞得华北油田的无房户很是郁闷,更多的是无奈。

十年呀,人生有几个十年啊!所以华北油田的无房户很苦恼.很无奈.也很无助。

我毕业在美国一家石油服务公司作了两年。

一年前辞职了,石油圈子不是很适合自己。

工作的第二年薪水6000,出差补助每天200,现场辛苦补助每天236(第一年才100元,自己成长的还是很快的)。

一年365天在外300天以上,经常在海上作业。

一年税后收入80,000~150,000吧。

和地方油田比起来绝对算高薪,但在石油外资公司里是少的。

我们经常说自己在美国大公司嘛,薪水比别人少点是可以理解的(自嘲)

请陆地油田的人别嫉妒。

现在说一下工作的真实情况,你们再评价。

我们是搞压裂和防沙作业的。

因为经常卖设备到陆地油田,要去调试。

对陆地油田作业队比较了解。

我们一直作业队6~7人。

地方油田作业队60~70人。

这意味着我们1个人被当作10人使。

而且我们的作业是在海上,陆地油田不开放啊。

最长一次作业近48小时,期间休息2~3小时--我们才是王进喜啊。

外资油公司的作业人员28/28倒班,是在家休息28天啊,我们服务公司28天海上作业,28天陆地保养设备。

像我要身兼数职: electric technician, missioning engineer, equipment operator, HLD supervisor and hammer(抡大锤,呵呵), 我在现场一天公司向甲方收费400 USD~~1000 USD

您说,这种工作您要是去做要多少薪水合适。

反正我是不会再去做了。

另,现在我完全脱离了石 *** 业。

收入不别以前少,而且舒服多了。

时间过得真快,来胜利油田××采油厂××队工作一年了,回首过去的一年时光,真是感慨颇多啊!!

去年的7月,踌躇满志的从石油大学毕业,想到读书16年就要挣钱了,就要工作了,就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心里那个兴奋啊!到胜利油田报到后,一路分到底,采油队,够基层的,接我们的领导说就要从基层队干起!!

所以就从采油队的活干起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发展

我国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成熟应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开发。大庆油田是非均质性相当严重的陆相多油层油田,实施了早期保持地层压力的内部注水开发战略。油田决策者在总结前苏联和我国玉门等老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开发地质工作,把石油地质队伍明确划分为 “区域地质” (专于盆地的区域勘探) 和 “油田地质” (专于油田开发中的油田地质工作) 两部分,成立了由140多名地质技术人员组成的油田地质科研队伍,专门从事当时投入开发的喇萨杏油田的油田地质研究。从1960年到1964年,突破了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以及测井定量解释分层孔隙度、饱和度,特别是渗透率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砂体的概念,指出了注水开发中控制油水运动的基本单元是油砂体,形成了一套以油砂体为核心的储层地质研究方法。这是大庆油田实施分层开采,实现长期高产稳产的基础,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研究成果和水平已处于国际前列,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国家科委发明奖的殊荣。

20世纪70年代,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暴露得更为明显。由于油价上涨,三次采油技术受到重视。在美国,各种先导试验纷纷出现,工业性应用也具一定规模,促使开发地质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沉积相分析被引进了开发地质的储层研究中,储层地质学 (Reservior Geology) 已初露端倪。美国 《石油工艺》 杂志1977年7月号专刊刊出了1976年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秋季年会上两个专题小组讨论沉积相与储层连续性、非均质性的论文,编者称这一期的出版为该刊的里程碑。

我国开展储层沉积相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1964年形成油砂体理论以后,当即提出进一步开展 “微观沉积学” 的研究,即把过去以盆地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和以岩相古地理分析为主体的、为勘探服务的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引进到油田范围内,来研究油砂体的沉积成因、分布和储层性质。当时 “微观” 两字引起一些争论,然而得到了我国著名沉积学家叶连俊院士的支持。而美国直到1982年,在由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出版的《碎屑岩沉积环境》 专著中,才明确提出了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 的概念。

我国能较早地在开发地质工作中开展储层微相研究,仍然离不开大庆油田注水开发的推动。以主力油层单层突进为标志的层间矛盾,注入水平面上的条带状水淹和 “南涝北旱” 的平面矛盾出现,特别是1964年在注入水前缘后面钻成第一口密闭取心井,发现了主力油层在产水90%以上时,仅底部1/3~1/4厚度受到强水洗,这些现象表明水驱油过程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由此推进了储层地质研究的深入。当然,当时也不乏失败的教训。萨尔图油田南一区按600m×600m井网所揭示的储层油砂体面貌,对连续性较差的3类油层进行按油砂体不均匀布井的失败,也是推动开发地质研究深入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初,微相研究肯定了大庆油田储层属于大型湖盆河流-三角洲沉积,揭示了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其他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的不同水驱油特点,为1972年大庆油田进行第一期加密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1974年,石油工业部在江汉油田召开的全国油田地质会议上,推广了大庆油田开展储层微相研究的经验,开发地质工作中的储层沉积相研究从此在全国各大油田全面开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石油工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势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崛起,促使开发地质又进一步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首先是石油资源配置的新形势,一些主要产油国都面临如下情况:(1)已开发的含油气盆地和油气进入勘探开发高成熟期,勘探工作转向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边远地区,勘探成本大幅度上升。(2) 已有的老油田由于油价疲软,高成本的三次采油技术因经济上原因无法使用,依靠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仅35%左右,大有潜力可挖。一般估计,由于储层各种非均质性的隔挡,尚有20%的可动油未被二次采油驱油剂 (水) 所驱扫到。通过深化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及改善二次采油技术,这部分可动油完全可以采出。(3)水平井的出现为改善二次采油提供了重要手段。因此,普遍认为,在老油田进一步加强开发地质研究,深化认识非均质性,通过钻加密井 (包括水平井、多底井、侧钻等) 和其他改善采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远大于边远地区的勘探效益。这就需要更精确地描述地下剩余油的分布,要求油藏描述向更小尺度和定量化描述发展。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与地质的结合,分形、混沌学等非线性数学新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为描述一些地质现象提供了新武器,地质统计学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体现;三维地震的发展,使地震技术可以解决开发中的一些储层问题,相应地形成了储层地震。这些都为实现精细定量描述储层提供了可能。开发地质、.油藏描述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也由单一的地质学科走向了地球物理、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等多学科协同综合的道路。

1985年由美国能源部主持的第一届国际储层表征会正是以油藏描述为核心的开发地质学这一飞跃的标志。更令人深思的是,一向以讨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为宗旨的AAPG刊物,也在1988年10月为开发地质出版专刊。大声疾呼 “还储层地质以本来面貌”。此后AAPG每年的4月号成为发表以开发地质论文为主的专刊。这些都表明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科,已非常成熟地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向前发展。

近10年来,由于三次采油的发展。油田开发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三次采油工艺复杂、费用高,一旦对油藏中剩余油的含量作出错误的估算,在经济上就将得不到收益。而且三次采油的各种方法,对于油藏地质和流体条件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只有选择相适用的方法才能有效。因此,三次采油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要求油田开发地质工作更加详细而精确地估算油藏内剩余油储量,更加严格地研究油藏和流体特征。随着一套新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的出现,以及高压密闭取心技术和冷冻岩心测定剩余油含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油层开采以后的状态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它主要是围绕着油气田开发的一系列工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而展开的,为开发工程提供地质基础,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紧密结合,因此具有工程地质的性质。虽然它也应用地质学中各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工作,但是它与油气勘探地质工作已经有相当大的区别了。

超深井钻机

超深井由于其建井、钻井和完井时间都比较长,而且普遍存在地层结构复杂的问题,因此对钻井设备的要求是:①可靠性高;②过载能力大,能够及时处理井下事故;③同时超深井钻井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起下钻所用的时间在整个钻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钻井效率也是考核钻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1.1.1 国外超深井钻机技术现状

为了适应勘探开发更深地层油气藏的需要,深井石油钻机趋向大型化,要求功率大、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可满足和适应深井钻井的多种需要。钻机钻深能力已达15000m,最大钩载达12500kN。为了提高起升工作效率,绞车功率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功率5220kW的绞车已经问世。另外,国外开始将交流变频技术应用于大型超深井钻机。

目前,美国钻机技术水平代表着国际上石油钻机的最高水平,其中以National Oilwell Varco公司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①钻机趋向大型化、结构型式多样化。如绞车功率可达4477kW,钻井深度可达15000m,泥浆泵的水马力达2350kW,车装式、拖挂式、橇装模块式种类齐全。②电气传动技术的进步使得传动更加简单,特别是广泛使用了交流变频驱动技术。已开发出Wirth和Varco ADS齿轮传动单轴绞车,还可以使用主电机能耗制动取代辅助刹车。③新型的一体化旋升式井架和底座、多节自升式井架的起放更安全,使钻机在钻井过程中更稳定,占用井场面积更小。④盘式刹车、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立根自动排放机构、铁钻工装置的使用,使钻井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现实,使科学钻井成为可能。⑤钻机移运性能不断提高,快速搬迁能力成为钻机的关键竞争力。⑥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适应HSE要求。

挪威MH公司研究开发Ramrig液压驱动石油钻机,钻深15000m,额定载荷为9800kN。此外,前苏联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加拿大公司和德国德马克公司等均生产了钻井深度大于12000m的超深井钻机。

(1)美国NOV公司(National Oilwell Varco,国民油井瓦科公司)

早年生产的超深井钻机主要是直流电驱动,其代表产品主要有E3000/E3000-UDBE及4000-UDBE型,绞车功率分别为2237kW和2983kW,名义最大钻深分别可达9144m和12192m,为内变速多速绞车,主刹车有带式刹车和液压盘式刹车,辅助刹车均为电磁涡流刹车。由于受直流调速范围的限制及大功率链传动的结构限制,这种内变速多速绞车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的成功应用,超深井钻机目前以交流变频驱动为主。

目前,美国NOV公司超深井钻机配置的绞车有单速和双速,基本都是齿轮传动,绞车功率为2983~5220kW,各个级别都有产品,主刹车采用的是主电动机能耗刹车,辅助刹车采用的是液压盘式刹车;配有 P型和 FC型钻井泵,功率均为1641kW,压力51.7MPa;配有的3种转盘;有7350kN、9800kN的大钩、水龙头(工作压力51.7MPa)。

国内进口有多台E3000型电驱动钻机,该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1(纪人公等,1994)。

表1.1 美国NOV公司E3000型钻机基本参数

(2)美国Rowan公司

美国Rowan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大型钻井平台、特深井陆地钻机和海洋陆地钻井服务的上市公司,已生产制造了9 台 9000m和 3 台 12000m陆地特深井钻机,改造了12000m钻机2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决定从Rowan公司购买一台12000m钻机,钻机基本参数见表1.2(孟祥卿等,2006)。

表1.2 美国Rowan公司12000m钻机基本参数

(3)前苏联的乌拉尔机械-15000型钻机

前苏联科拉超深井(СГ-3)于1970年5月开始钻进,其目的任务:①研究科拉半岛地区波罗的地盾太古宙结晶基底和含镍的贝辰加杂岩的深部结构,查明包括成矿作用在内的地质作用的特点;②查明大陆地壳内地震界面的地质性质并取得有关地球内部热状态、深部水溶液和气体的新资料;③获得最充分的有关岩石物质成分及其物理状态的信息,揭露和研究地壳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之间的边界带;④完善现有的和创立新的超深钻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深部岩石和矿石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E.A.科兹洛夫斯基,1989)。

СГ-3井使用涡轮马达和铝合金钻杆,进行超前孔裸眼钻进,第一阶段钻进至7263m井深,采用乌拉尔机械-4З钻机(表1.3),第二阶段从7263m开始采用乌拉尔机械-15000钻机(表1.3)。

表1.3 科拉超深井的钻机技术参数

(4)德国的UTB-1型KTB钻机

联邦德国大陆深钻计划(KTB)是德国第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地学研究计划,以超深孔的施工为中心,达到“进行关于地壳较深部位的物理、化学状态和过程的基础调查和评价,以了解内陆地壳的结构、成分、动力学和演变”的目的。KTB主孔(设计深度14000m)的钻机的研制、建造和操作运行是由UTB ULTRATIEF钻探股份公司来完成的,该公司由德国深钻有限公司(DEUTAG)、德国建井与深钻有限公司(DST)和国际深钻有限公司(ITAG)组成,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4。

表1.4 UTB-1型KTB钻机技术参数

(5)德国Herrenknecht GmbH公司的InnovaRig钻机

2007年德国Herrenknecht GmbH公司研制了深部钻进和取心钻机InnovaRig(图1.1),该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5。

图1.1 InnovaRig钻机

表1.5 InnovaRig钻机技术参数

1.1.2 国内超深井钻机技术现状

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产石油钻机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列,在品种和质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井深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需要。近年来,还有相当数量的国产钻机在国外承担钻井服务和国内的反承包钻井服务。从钻机设备制造来看,近几年已开发和生产了1000~7000m机械驱动钻机,机电复合驱动钻机和整拖式、轮式半拖挂整体移运式钻机,研制生产了4000~7000m各种型号直流电驱动钻机、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和3000m以下各种车装及橇装钻机。钻机制造厂家有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河南中原总机厂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南阳石油机械厂、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胜利油田石油机械厂等。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又相继开发和应用了绞车液压盘式刹车系统,集中控制司钻房、组合式液压站、全液压套管扶正机、液压猫头、液压绞车、各种型式的井口吊装装置,数显防碰装置、大功率柴油机、液力偶合器正车箱、直流电机、变频电机等项新技术和新装置。与此同时,各制造厂又结合国际市场的需要,在钻机满足要求方面也采取了新的措施,并在钻井机械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而使国产钻机的设计、制造、配套技术和钻机整机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钻机的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华伟棠,2005)。

超深井钻机技术在国内近几年才开始研究,2004年由兰州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和美国国民油井公司共同研制的9000m直流电驱动钻机在科威特成套交货,尽管关键件的总体设计和生产制造由美国国民油井公司掌握,但这也是我国在超深井钻机研制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国内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自主研发的首台9000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目前正在油田进行工业性试验。尽管该项目早在2001年就在国家经贸委立项,但由于受大功率变频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和大功率齿轮传动绞车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长期没有明确的用户,为此宝石机械公司进行了7000m交流变频电驱动、齿轮传动绞车钻机的研制,2003年7月完成工业性试验,为大功率交流变频技术的应用以及自动送钻技术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后,各个油田也看到了交流变频技术的优势,5000m、7000m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大幅增长。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升高,国内高难度井开采量的加大,超深井钻机的需求也突现。2004年年底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同时将9000m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列为集团公司2005年重点科研项目,至此,9000m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的研发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罗超等,2007)。

目前,国内研制制造超深井钻机的厂家有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等。

1.1.2.1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研制的ZJ90/6750DB超深井钻机(图1.2;表1.6)于2006年8月13日在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的莫深1井(设计井深7380m)开钻使用,一开井径Φ660.4mm。2006年11月22日二开以4463m井深完钻,井径Φ444.5mm;2006年12月1日,顺利下入5000kN重、Φ339.7mm的技术套管4462.02m,一次性成功注入固井水泥300t。2007年3月以Φ311.1mm井径三开开钻,2007年7月24日以6406m井深完钻;2007年7月26日,顺利下入5106kN重、Φ244.5mm技术套管6403.37m。四开井径Φ215.9mm,2007年11月23日顺利钻至设计井深7380m并继续钻进,最后莫深1井加深到7600m。

图1.2 施工莫深1井的ZJ90/6750DB超深井钻机

表1.6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9000m和12000m钻机技术参数

12000m钻机研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ZJ120/9000DB超深井钻机的技术参数见表1.6,2007年11日出厂,在川科1井三开以后投入使用。川科1井位于川西坳陷孝泉构造(四川德阳市孝德镇东利村1组),设计井深8875m,采用五开井身结构,完钻井眼尺寸Φ215.9mm。2007年3月20日使用7000m钻机开钻,一开井径Φ660.4mm、Φ508mm表层套管下深497.08m。二开井径Φ444.5mm,2007年9月7日以3200m井深完钻。二开完钻后,2008年3月12日三开钻进使用国产12000m超深井钻机——ZJ120/9000DB(图1.3)。

图1.3 施工川科1井的ZJ120/9000DB超深井钻机

1.1.2.2 兰州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ZJ90/5850DZ直流电驱动钻机(表1.7)性能特点:

1)采用以柴油机为动力,带动交流发电机,经可控硅整流,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绞车、转盘和泥浆泵的传动方式,即AC-SCR-DC传动。

2)电传动系统采用全数字式交流模块和全数字式DC直流模块。PLC逻辑程序控制、触摸显示屏。支持计算机及其打印(运行工况表)功能。电器工程师笔记本电脑和专用软件进行在线测试。系统具有对柴油机、发电机、SCR系统、直流电动机、断路器及其他单元进行检测、故障诊断、保护、运行工况定性和定量的显示和对系统的控制功能。

3)绞车滚筒开槽;主刹车采用液压盘式刹车,刹车力矩大,灵敏可靠。

盘刹操作手柄置于司钻控制房内,改善了司钻的工作环境,减轻了司钻的劳动强度;绞车的辅助刹车为电机能耗制动和电磁涡流刹车;绞车配有过卷阀防碰天车装置与智能游车位置控制系统,防止发生游车“上碰下砸”事故;绞车配有电机自动送钻装置,可实现恒钻压自动送钻以及零速度悬停功能。

表1.7 兰州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9000m钻机技术参数

4)转盘独立驱动装置由直流电机经两挡齿轮变速箱驱动转盘;既可由转盘电机经链条箱驱动转盘,又可由绞车电机经链条传动驱动转盘,二者实现互济,提高了钻机的可靠性,充分满足钻井工艺需要。

5)配备大功率三缸单作用泥浆泵,由窄V带驱动。

6)“H”型钢制造的“K”型井架,利用绞车动力整体起升,视野开阔,运输方便。

7)平行四边形整体起升式底座,可实现钻台面设备和井架低位安装,利用绞车动力整体起升。

8)钻机的主要机械部件:天车、游车、大钩、水龙头、转盘、井架、底座均符合API规范,打API会标。

ZJ90/5850DB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表1.7)性能特点:

1)钻机采用机、电、数字、通讯一体化设计,应用当代先进成熟的矢量控制技术、交流变频技术、数字控制技术、总线通讯技术。

2)采用先进的全数字交流变频PLC控制技术,通过触摸屏及气、电、液、钻井参数的一体化设计,实现钻机智能化司钻控制。

3)单轴式交流变频齿轮传动绞车及速度数字化闭环控制,可合理利用功率,提高钻井时效。

4)转盘扭矩和泥浆泵泵压的数字化限制控制,实现过扭矩或超泵压保护。

5)智能游车位置控制,防止钻机发生游车“上碰下砸”事故。

6)绞车主刹车采用电机能耗制动,通过计算机定量控制制动扭矩。

7)采用主电机自动送钻,实现钻井给进的自动化;智能化司钻控制操作系统,使钻机的操作由技能型变为智能型;钻机采用网络控制系统,可实现设备信息共享、自动化控制、集中监视、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多种功能。

8)钻台设备低位安装,与井架一起整体起升。

9)全液压套管扶正机自动化程度高。

10)钻机的主要部机采用NOV(美国NOV公司)成熟技术并得到世界验证。

1.1.2.3 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9000m钻机技术参数见表1.8。

表1.8 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9000m钻机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