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缸造景石头有哪些

2.江奇石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种类?绿碧玉算否?

3.秦岭石的实体解析展示

鱼缸造景石头有哪些

象形石拍卖_象形石自然金价格

摘要:在鱼缸中造景常见的是水草和石材。造型别异、纹理独特的石头为鱼缸增加更多的趣味,配上各种姿态的水草,可以给鱼缸带来非凡的感受。那么鱼缸造景石头有哪些呢?鱼缸造景石头分为很多种类,如太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珊瑚石、卵石等,下面来看看介绍。在水草缸中,对于造景石的外观没有什么限制,只要你的缸足够大,再大的石块也可以,除此之外,水草造景对石头的形状、纹理的要素没有什么要求,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造景石对水草缸水质的影响,在国内,水草缸的水源大多都是自来水,但是水草却是需要软水,而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自来水水质偏硬,所以增加水质硬度的造景石是很少考虑的。

如何检测石头是否适合水草缸呢,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利用洁厕灵等酸性溶液,滴在石头上进行检测,若是石块冒出大量气泡,则石块太硬,要避免选用。少量或者没有的,可以洗净后选用。水草缸中可用的造景石有以下几种:

1、青龙石

青龙石是一种水族景观中用到的造景石料,因其色泽青黑色故为青龙石。天然青龙石多棱角、似峰峦、多嵌空石眼青色泛黑多带白色不规则花纹,精巧多姿,水草造景缸的极品之石。在造景缸里选用、摆放得当非常出景出彩,自然、大气,常能营造出层峦叠嶂的天然景观,很多大赛尤其是日本ADA国际水草造景大赛最常选用的石材,可以说是获奖秘籍。因其形态各异,每一块都是与众不同的石块所以造景各有不同深受广大水族景观玩家的青睐。因其容易形成较硬水质所以玩家要注意水中水质的变化。

2、松皮石

又名石笋石、鱼鳞石、蛇皮石、白果石等。产于江西、浙江交界处,石灰质地,瘦、漏、透、皱较为突出,有灰色和紫褐色两种,属观赏石中硬石类,大多呈条柱状,如竹笋,故名质地软中有硬,在石料断裂处常有棱角,需打磨光滑后使用,天然石笋石较少,非常珍贵。石笋石造型奇特,细长直立似雨后春笋,用此石置景风趣别致,常被作为山水造景的重要石种,现常用于水草造景,虽然也增加水的硬度,但是优良的形体还是吸引了众多造景爱好者。适用于中型鱼缸置景用。

3、太湖石

这种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石吧,就算不见其影亦闻其声。无论是水族还是园林造景,都是不可多得的石材,太湖石宜作一些大型水族箱置景,种植一些大型水草,可以形成很美的风景。

4、钟乳石

钟乳石是由含有碳酸钙的水渗过洞穴顶缝落后,水中的碳酸钙因水的蒸发而沉淀,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万年的沉积而形成。钟乳石很容易影响水质变硬,所以只合适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

5、云雾石

云雾石主产于我国大西南,云雾石黑白分明,层次感立体感强。大自然给予了千姿百态的奇丽景观,集天地之精华,它美妙的神韵,给人们愉悦的艺术浮想,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足以体现其神奇与非凡,聚园林盆景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大自然优雅秀美的意景。

6、火山岩

又名浮石由火山泡沫冷却形成。表面多孔,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吸水,能长出青苔,含矿物质较多,可以作为滤材或由于饲养硬水性鱼。

7、鹅卵石

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些圆圆的小石头,卵石是由是山石经过长期的冲刷而逐渐形成的。表面光滑,色彩丰富。其中更以南京雨花石(也是卵石的一种)著称于世。适用于中小型鱼缸置景,小石也合适作为底砂。

8、英德石

因其产地在广东英德而得名,它是石灰岩经自然风化和长期侵蚀而形成的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石灰石,英德石坚固耐久,不易损坏,是园林美化和制作山水盆景的优良材料。现在草缸中应用较多,较为硬水,不宜大量应用。

9、斧劈石

斧劈石属页岩,经过长期沉淀形成,含量主要是石灰质及碳质。色泽上以深灰、黑色为主,但也有灰中带红锈或浅灰等,这是因为石中含铁量及其他金属含量的成分变化所致。斧劈石可以用来做奇峰异壁的效果。

10、砂积石

又名上水石、石灰华、砂片石砂积石因砂粒的大小粗细不同,又可分为细砂、粗砂两种。若砂质含量较低,泥质成分偏高的又称为泥结石。在盆景造型中适合表现川派盆景高、陡、深的特点。结构松散,石灰质较多,硬水,不宜作为草缸用石。

11、腊石

黄腊石属于石英岩,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因为其表面呈蜡油状并呈现各种不同层次的**而得名。石质较好,不过较为光滑,还带色泽,可适当用于草缸。

12、风凌石

风凌石大多为石英质,观赏石中的名石,质地细腻,花纹奇特,玲珑剔透,石质和造型适合草缸造景,不过颜色需要斟酌。

13、木化石

其成是因为地壳变动时将大片树木陷于地下,在成煤条件不够时,树中的碳元素逐渐被SiO2所代替了,变成十分坚硬的氧化硅。按成因不同又可分为竹化石、松化石、柏化石等等。这种石性质稳定,很合适水族箱使用。

1、5亿午前侏罗纪的树木经地壳运动及火山灰的埋没,演变成的化石。有灰色、黄褐色、褐色和黑色等。木化石在水族箱中更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木化石本身原是有机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变而成为无机物,其外形仍保留着树木的轮廓,甚至可以从断面处清晰地看出年轮,是任何别的岩石所不能比拟的。在水族箱中,碧绿的水草可以代表现在,枯死的沉木可以代表过去,木化石可以代表远古,这一悠久历史的进程,完全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展现在一泓小小的水族箱中。从审美的观点来看,水草、沉木、木化石属于同性的但又不同质的材料,即表现统一的成分,又含有变化的特点,即和谐又有跳跃。木化石在水族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石料,产于我国辽宁和浙江。不过现在的木化石都较为方正,没有粗野狂放之风,适当应用于草缸造景。

14、千层石

又名积层岩,由碳酸钙和石英相叠而成,属于海相沉积的结晶白云岩,石质坚硬致密,体重,不吸水。外表有很薄的风化层,比较软;石上纹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状,具有一定的韵律,线条流畅,时有波折、起伏;颜色呈灰黑、灰白、灰、棕相间,其棕色稍显突,色泽与纹理比较协调,显得自然、光洁;造型奇特,变化多端,多有山形、台洞形等自然景观,亦有宝塔形、立柱形及人物、动物等形象,既有具象又有抽象,神韵秀丽静美、淡雅端庄。

15、珊瑚石

珊瑚相信大家不陌生吧,珊瑚石和钟乳石一样,适用于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等)。破碎的珊瑚石(珊瑚砂),可以作为底砂使用。

16、龟纹石

又名风化石,由各种碎石聚合而成,色彩相杂,沟纹纵横。主要由石炭岩组成,其中的钙会慢慢溶入水中,使水质变硬。因此不宜在南美草缸中使用和饲养软水性鱼,但可用于非洲水草造景中,适合硬水性鱼和海水鱼

17、博山文石

命名最早来源于博山,七十年代末有博山的玩石者命名,称博山文石,文同纹,指有纹的石头,后来淄川的玩石者参照博山的命名,把集于淄川的文石称作柳泉文石(因产地在蒲松龄家乡的柳泉附近),随着淄博地区赏石的发展统一名称为淄博文石。系石灰质,分为山形石,象形石,玲珑石、山形石山是自然山峰的浓缩,山峰要雄奇俊秀,高低错落,外部轮廓要具有峰、峦、壑、坡之变化。很适于鱼缸造景,造价较高,不为优选。

18、贝壳

海洋生物的外壳,种类繁多,如大海螺、扇贝等等,形状奇异,造型美观,五彩缤纷,堆叠于水中,就如同在海底世界一样,适用于小型鱼缸置景。

19、水晶石

其色透明呈乳白色,表面光滑,花纹清晰,色彩美丽,造型奇特,作为山水景色或自然景色的点缀。其晶莹透亮的模样很易使人想到透彻的水底世界,渲染效果和造景风格极佳,适宜于中小型水族箱置景。

江奇石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种类?绿碧玉算否?

宜宾地处四川西南部,长江、江、岷江在这里交汇.

闻名遐迩的江畔蕴藏着得天独厚的奇石,江奇石泛指产于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卵石类,大致可分为图案石、纹理石、象形石、色彩石、文字石以及部分生物化石等类别.其内容包含人物、动物、花鸟、书画、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多种形式。据江水利勘探资料,江全长3481公里,起源于青海省玉树、原止于四川省宜宾市。江流域跨越青、藏、滇,川、黔五省区,九十九个县市。江地质结构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经印支运动及后期造山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河流走向由西向东,落差5142米,水流湍急。西高东低的地势雄伟壮观,形成了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江流域地层出露完整,自太古代一古生代一中生代地层皆有出露,上游中生代红层,古生代火山岩系列,变质岩系列,中下游以太古代一古生代地层出露为主。各地层中有着独自的色调,沿江而下的地质剖面有七彩缤纷、千姿百态之感。而各地层所形成的时代环境差异又富有各种矿产,有色金属矿床、贵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沿江均有分布,这些矿产经江水携带而分布江岸阶地及漫滩而微细矿石颗粒悬浮于江水之中,日照之下漫滩及江水金光四射,江因此而得名。

江卵石布于沿江漫滩,由于地层年代和所含矿物成份不同,形成各自的硬度及质地差异,多数卵石硬度可达到5—7度。从集到的佥沙江奇石中可以看到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涉猎,其中有褐铁矿、铜矿、铅锌矿、矿、石英矿、磷矿、硫矿及花岗岩、玄武岩等等,同一块卵石因矿物分布不同,其颜色差异而形成千姿百态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自然山水图,国色天香的牡丹图,出水芙蓉图,西游记西天取经图,人、虫、鸟、兽,人间美景,世间万物无不凝聚于江卵石之中,因而形成了自然古朴的江奇石。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渐渐多了起来,江奇石的收藏活动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勃兴势头,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暨国际赏石展荣获金、银、铜奖,深受国内外赏石界亲睐,特别是江芙蓉石,现已成为各赏石名家争相购买、藏以自豪的珍品。江奇始质朴,其主要特点是天然意境和文化内涵,被称为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是耐人寻味的天然艺术品。江奇石的鉴赏一般沿用中国传统诗画的创作鉴赏经验,在“形、质、色、纹”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标准引导下,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学、书法、绘画、历史文化。

江奇石的空前发展,知名度及地位不断提高,这与众多江奇石爱好者的辛苦耕耘和宣传推广分不开的,江沿江各县分别成立了奇石协会,相继开办了奇石馆,并逐渐由个体分散型、封闭自娱型朝着群众组织型、开放交流型发展。通过广大江奇石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将“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江奇石面向全国,走出国门,登上辉煌的艺术殿堂,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以石养身,以石悟道,以石会友,用心去领悟这美丽的江奇石。

秦岭石的实体解析展示

秦岭石 画面人物 秦岭石颜色沉稳,大多是以黑白灰为主,一般黑底白图,所以对比明显,容易形成其实生动逼真的图案 秦岭石 象形石由于上亿年的流水冲刷,个别秦岭石被造就成珍贵的形状石,这块石头只用PS配了背景和对照图,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它的大小也和现实中的西安肉夹馍相似,如果只凭肉眼可以达到以乱真的效果 秦岭石 文字石秦岭石 线条优美,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和风景,大多石质坚硬,黑地衬白纹,对比强烈,图案清晰 此石是个“牛”字

秦岭石产地孕育的名人名事

秦岭与古琴名曲《阳关三叠》

秦岭深处,有一条静谧幽深的山谷,名叫辋川。远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辋川就是水波含翠,山林相映的地方,盛唐大诗人王维晚年也就是在这里忘情山水,吟诗作画的。

王维一生曾四次出家隐居,其中就有三次选择了秦岭。沉醉于秦岭的山光水色,每日里悠闲自得的谈禅赋诗,礼佛作画,怎一幅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做尚书右丞的时候,他甚至还在家里供养着僧侣,为的就是与他们说佛谈禅,探讨佛教真谛。有人记述王维当时生活时说,平日茹素,不着彩衣,居室当中,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一般的生活。这时的王维,以松林明月作伴,与湖光山色为友,终日里赋诗作画。秦岭山中那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陶冶着王维的性情,这一阶段,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至高境界。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自然成了古代文人的最爱。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阳关三叠这首古琴名曲,就是一首脱胎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的曲子。因为作曲家将原诗部分反复了三次,所以就定名为《阳关三叠》。

秦岭与佛学及玄奘和鸠摩罗什

秦岭在古代中国,是一与诸多文化实践紧密相连的灵山。佛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唐诗中有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一片白云遮不住,满山红叶尽为僧的句子,透过这些古人的诗句,我们大致可以想见在1000多年前,秦岭山中是怎样一派蔚为壮观的学佛胜景。

佛教文化是盛唐文明犹为绚丽的一朵奇葩,佛教的中国化主要就在这个时期,就在秦岭脚下。佛教就是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成为中国文化重要基础的。在中国佛教文化形成的历史上,有几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都是与秦岭和佛教紧密相连的。

玄奘27岁时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历史性旅程,这位日后名震中外的翻译家、旅行家、佛学大师和中印文化交流的开拓者,从长安出发的那一刻,盛世还在孕育之中。玄奘被秦岭--这座山岭的高迈雄浑深深震撼,他似乎预感到,一个伟大而强盛的时代即将在这座大山的护佑下诞生。秦岭的深沉博大给玄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多年以后,当玄奘在大兴善寺译经时,日日面对秦岭,夜夜仰望南山,对这座山脉产生了深刻的理解,他敬仰有加地称秦岭为众山之祖。玄奘曾经嘱托弟子,去世后把他葬在能看到万山之祖的秦岭脚下。唐高宗根据他的遗愿,将玄奘遗骨安葬在秦岭山区的白鹿原。

中国佛教文化的另一个巨人鸠摩罗什,也与秦岭关系重大。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秦岭山下译经,传法。他死后,就安葬在秦岭下的一个寺院--草堂寺。后来。六次东渡日本,传佛于东赢的鉴真大和尚,就是在草堂寺跟他学习佛法的。

佛教在唐代的辉煌当然离不开的介入。其中,因在秦岭山中的敬业寺挂单三年的武则天是个重要人物,她对佛文化的学习理解乃至后来的推广和发扬,无不与敬业寺中的这段时间关系重大......

秦岭与孙思邈和《千金方》

距今1000多年以前,被称为中国古代医药学奠基者的孙思邈,就在秦岭的太白山脚下度过了48年的漫长时光,并在这里完成了他那部重要的药物学著作《千金方》。

就在孙思邈被中国道教尊为医圣之后,他在秦岭隐居的动因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无论怎么说,孙思邈从小就喜爱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哲学智慧确是有据可查。据史书记载,孙思邈20岁的时候,就能把老子著述的《道德经》倒背如流。

天人合一,阴阳协调,辩证施治不单是孙思邈研究医术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中医文化的精髓。

秦岭与老子及道家和《道德经》

位于秦岭山中的楼观台,2500年前因为有了与老子的联系,自古至今声名远扬。直到今天,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游人,还是要虔诚毕恭地给老子,这位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一样,为人类思想夜空带来犀利光芒的圣贤,点上一柱感恩的香火。

公元前516年,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早已对周王室心灰意冷的老子于是骑上一头青牛,往函谷关以西的秦国而去,最终在函谷关停下脚步开始了《道德经》的写作。伴随着秦岭山中那飘忽不定的山岚雾气,昏暗的青灯之下,浩渺宇宙之间,天地万物,相依相存,相克相生,无穷无尽的自然法则,在老子的胸中升腾奔涌。他铺开竹简,用黝黑闪亮的笔墨,书写下那足以令后人景仰与骄傲的第一行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公元前516年,位于秦岭脚下的函谷关,注定要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一个地方。因为在老子讲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用如此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阐释出宇宙万物之间,这种相克相生的哲学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2500年前函谷关关楼上的那一盏光焰暗淡的青灯,却注定成为照亮人类文明进程的不灭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