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油价便宜还是德国油价便宜_丹麦专用油
1.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2.暑欧洲旅游线路
3.以史为鉴:冷战时期的大国经济博弈
4.地理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线
5.去奥地利旅游,要注意些什么?
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目前欧元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共19个国家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11年3月,"维尔纳"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主张在10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但是,随后发生的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致使"维尔纳"搁浅。1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欧洲货币体系EMS(European Monetary System)开始运作。1986年2月,欧共体签署《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1989年6月,"德洛尔报告"通过,报告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货联盟:第一步,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和实施经货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第一阶段在1990年正式启动后,需要就有关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央行行长委员会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后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最后确立了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欧洲货币局于1994年1月1日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开始时建立,其任务是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加强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和筹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仍由各成员国保留。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马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同年5月,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排定欧元11个创始国名单。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被11个欧洲国家承认为官方货币。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欧元纸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同年2月28日,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等多番"洗礼"之后,欧元区扩展至19个成员国,覆盖3.4亿人口,欧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约36%,占所有央行外汇储备总额20%,成为全球第二大流通货币和第二大储备货币。2009年以来,欧元在外储中的比例显著下降。2018年以来,随着美欧关系发生变化,欧洲政要有关提升欧元国际地位、借助欧元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呼声不断高涨。2018年12月,欧盟发布一项旨在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行动倡议,同意强化欧洲稳定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欧元区国家预算的监管,并建议在国际能源合约和交易中更多使用欧元。欧盟委员会容克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欧元已经成为团结、主权和稳定的象征。2019年1月1日,欧元迎来了20岁生日。从最初只用于会计和金融交易的虚拟货币,到现在19个欧盟国家3.4亿人口正在使用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欧元在过去20年接受过质疑,经历过危机。折叠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回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答(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3个成员国。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 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增至16个。 爱沙尼亚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
暑欧洲旅游线路
导语:虽然欧洲很美,但是去欧洲旅游的国家那么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俗,所以可以不要一下子被拜访。欧洲哪些国家好去?我我在盘点欧洲旅游指南,推荐经典的欧洲旅游路线,供想去欧洲旅游的你参考。
目前,对中国开放旅游市场的12个国家是法国、意大利、希腊、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和芬兰。法国悠久的文化,古典的希腊城邦,奥地利,千湖之国,芬兰等。欧洲古老的城堡、美丽的海滩、蜿蜒的河流、高耸的雪山,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在此汇聚西部日落广场。
暑欧洲旅游线路推荐法国。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端,除了山区和东北地区,冬天还是挺暖和的。隶属东北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每年的5月到7月是去法国旅游的最佳时间。
法国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国家,首都巴黎不愧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城市。法国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塞纳河、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山、塞纳河等等
德国
在任何季节去德国旅游都是可行的,但大多数旅行者都是在五月到九月之间去德国,这时候的天空总是阳光明媚,适合户外活动。然而,任何月份都可能下雨。
德国的新天鹅堡是必去之地。新天鹅堡是德国的象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德国那么多的城堡。据说还有14000座城堡。新天鹅堡矗立在山坡上,宛如人间仙境,如同公主城堡。还有慕尼黑啤酒也要尝尝。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有17个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古罗马遗址、棕榈树公园、黑宁格尔塔、贾斯丁努斯教堂、古歌剧院都值得一看。维尔茨堡:一座古城堡,一座古镇,浪漫之路的起点。柏林:去看看柏林墙。你可以坐游览车去看剩下的部分。汉堡:有几个教堂值得一去。科隆:世界十大教堂之一,世界文化遗产,红烧肘子。德累斯顿:东德最具旅游价值的城市。让让我们了解一下前东德。它it’值得一看。
意大利
意大利是必去之地,如果只能去1-2个国家的话。米兰:让我们去看真正的意大利甲级联赛,米兰大教堂和米兰时装。罗马:古罗马竞技场,一天三十天是游览罗马的必要时间,古迹太多。
会去!还有比较经典的景点,比如花之圣母大教堂,乔托钟楼,米开朗基罗广场,还有很多历史遗迹,以工艺美术和纺织品闻名全欧洲。比萨:只有一座斜塔,但它太有名了!水城: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温柔,也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优雅的风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每一条小水道,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礼拜堂,每一个小广场,都是一道风景,也记录着水城灿烂的文化和历史,值得一去。
希腊
在许多人看来,希腊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的思想。在希腊,你可以俯瞰一望无际的雄伟山脉,感受壮观的山景。也可以拥抱美丽的爱琴海,感受甜蜜浪漫的爱情;你可以漫步在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滩上,体验独特的地中海风情;你可以去许多庄严而神秘的寺庙和博物馆,感受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和多彩灿烂的文化希腊是一个古典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国家,向世界展示着它多彩而神奇的面貌。每对想结婚的情侣都应该去那里,那里不愧是爱情的圣地。
瑞士
瑞士,一个你一生必游的国家。在欧洲这个纯净的国度,徒步登上少女峰,轻轻向天空问好,亲身体验人间仙境。这个国家像童话一样美丽,有湖光山色。日内瓦,苏黎世,少女峰等着大家去探索。
莱茵瀑布是欧洲最大的瀑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歌德还写了一篇文章赞美这个美丽的瀑布。你可以在瀑布中像岛一样的大岩石附近乘船,也可以爬上岩石,近距离体验瀑布的魅力。
巴黎圣母院,一座高高耸立在老城中心的哥特式大教堂,是瑞士最大的教堂,也是洛桑的象征s城市形象。教堂的整体建筑外观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瑞士最美最豪华的教堂。虽然很多颜色已经斑驳,但它的精致程度还是让人叹息。
去瑞士吧,唐别忘了去参观钟表店!
奥地利
干净,漂亮,茜茜公主,皇宫,音乐之声都值得一去。
维也纳:美丽的宫殿,茜茜公主博物馆,音乐会。
萨尔茨堡:音乐之声的故乡,莫扎特的故乡,值得一看。
荷兰
荷兰被称为风车和鲜花的王国。风车、木屐、郁金香的美景带给人们无数的梦想和想象。任何时候都是游览阿姆斯特丹的好季节。它也是一个大博物馆。是世界上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国家。这个国家有600多个博物馆供对历史或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参观。这些博物馆里有古画、玩具、铜器、钱箱、陶器、溜冰鞋和其他文物。
当你来到荷兰,你可以看到各种荷兰从古典到现代,只需游览阿姆斯特丹。荷兰的钻石厂世界闻名,而考斯特的钻石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厂。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石的王冠在这里被切割和抛光。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所有女人兴奋。
比利时
皮革制品、毛皮大衣、女装礼服、焊接用具和巧克力是比利时的特产。在许多城市,列日以生产水晶制品而闻名。布鲁塞尔和布鲁日也以它们的蕾丝工艺品而闻名。安特卫普是世界钻石中心。这里的非常丰富,是年轻人的天堂。在比利时啤酒文化的影响下,这里聚会很多,酒吧几乎每天都爆满。你可以漫步在布鲁塞尔的艺术殿堂,欣赏璀璨钻石的安特卫普,水乡风情的布鲁日,欧洲陆港小城根特,去滑铁卢宁静的田园风光,追忆当年的英姿。傍晚时分,当灯光亮起时,大学城鲁汶的数百家酒吧正热切地等待着你。在这里,你总会找到你最喜欢的地方。
卢森堡
欧洲的中心,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千城堡之国。全国各地有许多城堡,首都卢森堡是最大的城堡之一。卢森堡东部森林密布,城镇里不时传来优美的民乐。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村民在街上载歌载舞。南方的原则是到处都是葡萄,酿出来的酒醇香甜甜,果香四溢。银行业很发达,酒店超级贵,物价超级贵,但是据说油价是欧洲最便宜的。
芬兰
芬兰最值得去的地方无疑是北极圈内的圣诞老人村和破冰船赫尔辛基:它们是唯一可以去凯米和罗瓦涅米的地方,裸泳芬兰浴室是最大的特色。图尔库:路过,最著名的是城堡和三个河边博物馆。凯米:雪堡晚餐乘坐破冰船,冬天去北冰洋浮在水上。这是北欧最大的特色,绝对值得一去。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梦想和现实的交汇点,麋鹿雪橇,雪地摩托,太棒了。
瑞典
满大街都是帅哥美女,我们也应该去斯德哥尔摩一次:看世界男女警卫交接美国最大的宫殿,令人震惊的瓦萨沉船博物馆,还有穿雪衣的冰吧。有空就去,可以在街上滑冰,然后可以坐豪华游轮去芬兰。它这是值得的。
挪威
奥斯陆夏天的峡湾会更好。如果你想去卑尔根,你必须坐很长的火车。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一样,是廉价航空的基地,可以作为中转站。其他的只有性图腾和峡湾值得一去。
丹麦
北欧的开放首都,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丹麦有着著名的称号童话王国。在欧洲这片土地上,国家的历史在战争与和平中不断变化。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国王王国,安徒生s童话使丹麦与世界紧密相连,再加上悠久辉煌的历史和古老豪华的建筑,闻名于世界各个角落。几乎每个人童年是伴随着晚上的歌声美人鱼公主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如今,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已经成为丹麦的象征。
以史为鉴:冷战时期的大国经济博弈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作家乔治_奥威尔(GeorgeOrwell)在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冷战"一词描绘了一个核武器阴影下的世界。
在奥威尔的描绘中,受破坏性武器的相互制衡,大国之间直接战争得以避免,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徘徊在危险边缘的敌对行动:间谍、诡计、权谋......世界就此陷入一个“没有和平的和平”(peacethatisnopeace)。
一语成谶。
随着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相继出台,一场彼此猜忌和怀疑的"不信任漩涡"将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卷入了一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抗,这主宰了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政治。
在这期间,美国对苏联展开了除军事行动外的一切遏制,从贸易管制、经济制裁、联盟对抗、技术围堵到围绕粮食和石油的经济战,苏联也一一接招,取了反制措施。
在20世纪70年代,两大集团的较量中,苏联还占着上风。但或许正是这段时期相对的繁荣掩盖了苏联经济中的根本性问题,包括重工轻农、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的畸形经济结构和过于依赖石油的外汇收入来源。
忽视了这些问题的苏联继续将大量的投入到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星球大战"中去,最终导致社会动荡,走向解体,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落下了帷幕。
经济封锁:孤立和拉拢
在经济方面,美国一方面利用贸易管制、经济制裁等手段将苏联孤立在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之外,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援助的方式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拉拢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集团。
贸易管制: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无限期停止向苏联国家出口美国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长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次年3月,美国开始实行新的贸易管制制度,禁止向苏联、东欧国家出口美国贸易管制清单内的各种物资。
1949年2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战后的第一个《出口管制法》,把对苏联国家的贸易管制战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美国的贸易管制清单包括全面禁运类和限制出口数量类,当时杜鲁门认定,贸易管制的广度和深度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
在贸易管制的影响下,美国对苏联的出口迅速下降,从1952年时的2700多万美元锐减到1.5万美元。
在双方抗衡的四十多年里,美苏贸易局势也随着双方关系忽冷忽热。在矛盾激化的时期,美国对苏联实行禁止贸易、出口配额、中止投资等严厉政策,甚至还要求第三方国家对苏联相关领域的出口必须经过美国的许可。
贸易管制严重阻碍了苏联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断绝了其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直接导致苏联被割裂,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几乎与资本主义世界隔绝,苏联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遭遇掣肘。
苏联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处在2.6%-4.2%之间,直到1988年还处在5%之下。80年代贸易出口额占GNP的世界均值为21.8%,而苏联仅仅为7.7%。苏美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差距一直相当显著,苏联的出口额平均只有美国的1/3。
经济制裁:美国最爱使用的经济制裁大棒在冷战期间自然也不会缺席。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1945年以来,大约三分之二的制裁都有美国参与。在1960年-15年期间,美国曾26次威胁或实施经济制裁。
1981年12月29日,里根以苏联支持波兰军事管制为由,宣布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
具体经济制裁措施包括:中断苏联航空公司对美国的一切飞行;命令关闭苏联购委员会;停止签发和延长向苏联出口电子设备、计算机和其他高级技术器材的许可证;推迟举行新的长期谷物协定的谈判;暂停签订新的美苏海运协定的谈判;向苏联扩大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将需要得到批准;命令停止签发向苏联出口这些设备(其中包括铺管机)的许可证;不延长应于近期续订的美苏之间各项交流协定,其中包括能源、科学和技术协定,并将对其他所有的美苏交流协定进行全面的审查。
此时,两大集团的冷战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苏联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已是微乎其微,苏联在相当大程度上也不再依靠西方技术和资金,但这样的制裁对于当时已经是风雨飘摇,处于“解体”前夕的苏联来说,依然是一场雪上加霜。
例如,1982年,通过切断切断苏联在西伯利亚修建的新的天然气管道以及与日本合作开发能源所需要的大部分技术,使得苏联外汇收入锐减,由此损失了150-200亿美元收入。
援助盟国:在美国的战略中,对苏联国家的遏制政策和对西欧国家的扶持和拉拢政策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八千字电文中提出“遏制战略”的乔治·凯南在1945年5月起草的一份备忘录中阐明了复兴欧洲的观点,他认为欧洲的经济困难会给苏联造成可趁之机,是欧洲的经济失调趋势才使得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得以盛行,美国的复兴就是要克服这种趋势,因此援助欧洲是美国遏制苏联和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必要措施。
1947年6月5日,时任美国卿的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正式提出马歇尔(TheMarshallPlan),又称欧洲复兴(EuropeanRecoveryProgram)。1948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马歇尔正式启动,持续到1952年6月。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
依据国际开发总署(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统计,马歇尔主要参与国家及份额为:英国(24.7%)、法国(21%)、意大利(11.7%)、德国(10.8%)等。从援助的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美元援助、技术协助、担保金以及对等基金等。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提供援助的条件,美国对欧洲提出了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即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
《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中第115条,规定西欧国家必须与美国签订多边与双边协定,才能取得援助;受援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和经济,都必须由美国为执行马歇尔而设置的机构—经济合作总署(ECA)同意;必须用美国的一部分资金,生产美国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必须撤销关税壁垒或减低关税率以利美货倾销;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并为美国储备战争工业所需的战略原料;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监督等等。
有分析认为,欧洲在“经济一体化”后对美国的依附,一方面有助于美国对苏联和德国进行“双重遏制”,使得美国有效承担起大西洋联盟中的领导责任和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美国在欧洲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取消欧洲国家间关税壁垒的做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面对西方的经济围堵,苏联也推出“莫洛托夫”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援助东欧经济发展,并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
但“莫洛托夫”虽然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苏联和东欧的复兴,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但却制约了东欧国家和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也是导致苏联、东欧严重背离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因素之一,东欧经济发展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技术遏制:美苏博弈的核心领域
在冷战阴霾下,科技是美苏博弈的核心领域。
为了在技术方面围堵苏联,在美国的提议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CommitteeforMultilateralExportControls),又称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CoCom)于1949年正式成立,并于1950年1月开始活动。
作为一个不公开对外、没有正式条约的非正式国际组织,巴统集结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十七个成员国。
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
此外,为了防止盟国对禁运政策的抵制,美国国会于1951年通过了《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MutualDefenseAssistanceControlActof1951),通过削减援助等方式逼迫西欧和日本进入共同防卫的轨道上来。
20世纪70年代后,为增加贸易收入,美国开始利用巴统“例外程序”,扩大出口禁运物资,但限制高新技术转移仍然是“缓和时代”不可突破的障碍。
16年2月,国防部国防科学局研究小组向国防部长提交一份题为《对先进技术输出管制的分析》报告,系统论证了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重点从战略物资禁运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的必要性和涉及的一系列政策问题。
1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正式将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作为出口管制的特殊重点,并将军事方面重要技术清单作为美国商品管制清单的组成部分,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型计算机系统技术,软件技术,瞬时处理信息自动控制技术,集成材料、防务材料处理和制造技术,能源开技术,大型集成、特大型集成设计、制造技术,军事仪器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诱导和控制技术,超短波构成技术,军用车辆引擎技术,高级光学(包括光纤)技术,传感技术,海底系统技术等15种技术列为禁运范围,后来又将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工作母机、电子复合硅、激光装置增补列入对苏联的禁运清单。
1982年11月,美国建议在巴统管制清单中新增种类100余种,最终巴统成员国同意将其中58种纳入管制清单,包括浮动船坞、宇航船、太空登陆器材、超导材料、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特殊合金生产技术和设备、海上油气开技术等。此后高新技术的开放和禁运范围虽有微调,但阻止高新技术流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总趋势不变,甚至得到了强化。
苏联注重发展和吸收对军工发展比较重要的重工业技术,在航空航天、潜艇等军工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处于世界顶级的水平。
但片面发展军事重工业的苏联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畸形的经济结构。1940年,苏联重工业占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61.2%,1955年上升至70%,1960年高达72.5%。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国家机器制造业产品中60%以上是军事商品,而耐用消费品只占5%-6%,国家发展科学的拨款中75%用于军事科研。
当时苏联轻工业技术落后,甚至无法满足国民生活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在技术输入遭到围堵断绝的情况下,事关民生的轻工业无疑成为了与美国较量中苏联的一大薄弱环节。
面对严格的技术封锁,苏联转向东欧工业国家大量购,或者花更大成本通过中立国进口西方禁止对苏联出口的技术设备,甚至通过地下渠道和商业间谍来获得先进技术。
70年代,由于局势的缓和,苏联加大了向西方购机械设备的力度,化学、汽车、能源开设备以及计算机等都是苏联引进的对象。但有限的技术引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苏联成为真正的技术强国,反而如饮鸩止渴,削弱了苏联加大自主研发的动力。
随着前苏联1991年解体,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但西方国家的技术出口管制并未就此消失,1996年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接棒“巴统”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
直击七寸:石油和粮食
苏联石油丰富,是其获取硬通货的主要来源。上世纪60年代,向西方出口石油的收入每年占苏联外汇总收入的40%,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石油出口。
但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13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至超过13美元;19年,由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以及随后的“两伊战争”,“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再次从每桶14美元飙涨至35美元。
飙升的油价引发了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衰退,却为苏联送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提供了经济基础。
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国家油价随着世界经济连续衰退而开始走软。1985年8月,沙特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约600万桶/日,年末更达到900万桶/日。当年11月,国际石油价格从30美元/桶一路下跌,在不到5个月之后跌至12美元/桶。这使得苏联在一夜之间损失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几乎是其硬通货收入的一半。
按照苏联能源部官方统计,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从年的212.6美元/吨下降到1988年的93美元/吨,下降了129%,致使该国四年间共计损失400亿卢布。
与此同时,美元贬值使苏联每年减少大约20亿美元收入。这令本已问题严重的苏联经济雪上加霜,并成为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导致油价急速下跌的沙特增产的背后力量一直被认为是来自美国。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里根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提出针对苏联的隐蔽经济战,其核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经济体进行研究,找到它的脆弱性,找到其咽喉命脉,并针对这种脆弱性,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打击,削弱其国力。
中央情报局研究结果发现,苏联国民经济体系对油气出口的高度依赖。“在部分年份中,石油和天然气所赚取的硬通货占据苏联全部硬通货的60%-80%,并且这些收入成为苏联经济体制的一个支柱。苏联虽然从西方赚取硬通货,但它需要用这笔钱从西方购买粮食和技术,以维持经济体制这个庞然大物。”
于是里根决定从国际原油入手,一方面加强出口管制,通过禁运钢管和管道设备的措施,迫使西欧放弃与苏联业已签订的大口径管道出口协议,要求它的盟友减少对苏联集团石油贸易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并提供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毒刺式导弹,与沙特结成反苏同盟。
(来源:中国经济网)
美国还通过限制苏联天然气出口数量、向苏联转让有误技术来破坏苏联经济。美国鼓励西欧国家利用各种替代能源,减少对苏联天然气供应的依赖。
此外,1983年,美国还将一项协议强加给了国际能源机构,限制欧洲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比例,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项协议于1983年5月在威廉斯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正式签署,它切断了苏联从西欧获取硬通货的渠道。
除了能源领域,美国还盯上了苏联的另一个软肋——粮食进口。
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苏联对农业投资甚少,农业产出无法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苏联成为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而美国正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吉米·卡特于1980年1月宣布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中断1500万吨对苏出口粮食,并协调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美国传统盟国参与这次粮食禁运,保证它们向苏联出口粮食不超过“正常和传统”水平。
为应对“粮食禁运”,苏联取优先从多国进口的方式减少对美国的过分依赖。1980-1981年苏联从阿根廷粮食进口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苏联第一位粮食进口国。与此同时,苏联还扩大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的粮食进口量。
1981年里根上台后,在3月24日部分取消长达15个月的对苏联粮食禁运,3个月后恢复对苏联大量出售粮食。虽然美国重新向苏联出口粮食,但苏联粮食从多国进口的政策仍在继续。美国的禁运使苏联和美国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冷战的终结
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散、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这一系列重大被看作是冷战时代结束的标志。
美国对苏联的缓慢绞杀过程中,经济方面利用贸易管制、经济制裁和拉拢盟友的方式,阻碍苏联贸易发展,断绝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技术领域,联手西方国家实施限制高新技术转让的管制政策;此外,美国根据苏联是粮食进口大国以及对石油出口依存度高的特点,针对性地对苏联经济贸易的痛点及弱点进行突破。
虽然苏联也取了一些反制措施,例如拒绝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不允许东欧各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出“莫洛托夫”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但效果并不显著,经济结构的失衡与经济体制的不灵活制约了其反制美国的能力与空间。
实际上,在20世纪70年代,两大集团的较量中,苏联还占着上风。当时苏联经济总产量相对美国缓慢但稳定增长,钢铁等特殊产品的产量超过美国。在苏联出口中占巨大份额的能源和黄金价格都大幅度上涨。
而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却陷入动荡,15年经历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布雷顿森林体系陷入混乱,滞涨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政策困境。
但或许正是这段时期相对的繁荣掩盖了苏联经济中的根本性问题,包括重工轻农、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的畸形经济结构和过于依赖石油的外汇收入来源。
忽视了这些问题的苏联继续将大量的投入到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星球大战"中去,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松动,走向解体。
参考资料:
崔丕,2002,美国《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1951)》的形成及其影响
王荆杰,2015,浅析马歇尔的作用与影响
刘林元、聂资鲁、周显信,2003,论马歇尔的战略眼光
欧阳向英,2018,冷战期间美国是如何遏制苏联的
东北证券沈新凤,2018,由美苏冷战反观中美贸易摩擦——从经济角度出发
华泰宏观李超,2018,美国历次贸易摩擦胜利了吗?——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二)
_望智库,1980年代油价暴跌拖垮苏联是美国的阴谋吗?
梁孝,美国的经济战、苏联解体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韩冬雨,莫洛托夫对东欧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Cooper,RichardN.2008.EconomicaspectsoftheColdWar,1962-15.WCFIAWorkingPaper2008-0018.
地理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线
一:世界十大著名港口及国家
(1)?鹿特丹(HAMBURG,GERMANY)-荷兰
(2)?纽约(NEW?YORK,NY)-美国
(3)?神户(KOBE,JAPAN)-日本
(4)?新奥尔良(NEW?ORLEANS,LOUISIANA)-美国
(5)?横槟(YOKOHAMA,JAPAN)-日本
(6)?马赛(MARSEILLES,FRANCE)-法国
(7)?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
(8)?安特卫普(ANTWERP,RELGIUM)-比利时
(9)?伦敦(LONDON,UK)-英国
(10)?汉堡(HAMBURG,GERMANY)-德国
二:2010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及其吞吐量?
1、上海?2907万TEU?
2、新加坡?2843万TEU?
3、香港?2363万TEU?
4、深圳?2251万TEU?
5、釜山?1428万TEU?
6、宁波-舟山?1314万TEU?
7、广州?1212万TEU?
8、青岛?1201万TEU?
9、迪拜?1150万TEU?
10、鹿特丹?1110万TEU
三:世界主要航线:
1.太平洋航线(1)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2)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3)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4)远东--东南亚航线(5)远东--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6)澳,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
2.大西洋航线(1)西北欧--北美东海岸航线(2)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加勒比航线(3)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亚太航线(4)西北欧,地中海--南美东海岸航线(5)西北欧,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6)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3.印度洋航线(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2)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3)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
除了以上三条油运线之外印度洋其他航线还有:远东--东南亚--东非航线;远东--东南亚,地中海--西北欧航线;远东--东南亚--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线;澳新--地中海--西北欧航线;印度洋北部地区--欧洲航线。?
4.世界集装箱海运干线?目前,世界海运集装箱航线主要有:(1)远东--北美航线;(2)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3)欧洲,地中海--远东航线;(4)远东--澳大利亚航线;(5)澳,新--北美航线;(6)欧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线。
去奥地利旅游,要注意些什么?
作者:奔腾的心
链接:s://.zhihu/question/20328038/answer/804870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记得带好居留证(针对在欧洲生活和读书的朋友)和护照。我们高速上从德国进入奥地利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检查,而旅程结束从奥地利回德国的时候要过边检,会有边防警察检查居留证和护照的,如果忘记带的话会有不必要的麻烦。*(2)因为我们是在Airbnb上租的民宿,自带厨房,所以我们一般中午在餐厅吃,早上和晚上就自己买菜做了。奥地利的超市大致有HOFER,BILLA,Penny和Spar。千万不要去Spar买东西!千万不要去Spar买东西!千万不要去Spar买东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你是土豪的话可以忽视这条。Sparen在德语里是省钱的意思,于是我们原本看到Spar的时候觉得商品肯定物美价廉,于是就被打脸了。超市里的一盒鸡蛋要6欧,最便宜的牛奶一瓶2欧,其他商品都相比德国贵了好多,我深深地觉得奥地利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Spar是荷兰在这里开的一家高端连锁超市,价格是所有超市中最贵的。HOFER,BILLA,Penny都是比较廉价的连锁超市,虽然价格相比德国都贵了些,但还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放心的购。(3)奥地利的油价非常便宜,SuperE5的价格大致1欧元/升(相比德国1.3欧元/升),所以离开奥地利之前都可以加满油(4)奥地速不像德国高速免费,需要收费,在进入奥地利境内之前可以在所在国家的高速沿途加油站买高速票(10天票大致8.8欧元),然后贴在前挡风玻璃的左上角。如果不买的话被警察查到要罚120欧元。(听到的一个段子是奥地利警察会趴在一座桥上用望远镜看来往车辆车窗上是否贴了高速票)(5)白天开车也要开车灯。一旦警察发现司机白天没开车灯,将立刻罚款十五欧元。目前欧洲强制全年白天开车灯的国家以北欧和中欧国家为主,包括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冰岛、意大利、克罗埃西亚、拉脱维亚、挪威、瑞典、斯洛凡尼亚和匈牙利,至于波兰、立陶宛、斯洛伐克与捷克只有冬天才要强制开车灯。“://mepzx/zd/ym”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