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

2.青海湖到玉树多少公里

3.玉树是哪个省的

4.玉树地震是哪一年

青海玉树历史油价查询_玉树食用油价格

智利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发生后,新华网、网易、新民网、外汇通、四川新闻网、西部网相继转载了我在光明观察2007年11月16日发表的文章:1960年智利发生20世纪震级最大震群型地震。文章中论述了强震与潮汐组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在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也受到检验:2010年2月28日-3月1日也是强潮汐时期。

本文重发了有参考文献的原文和2010年3月潮汐组合,希望能对智利余震和相关强震的预防有所帮助。

2010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9年12月-2010年3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0年3月为最后一个强潮汐月。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07度,当日同时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3月7日为下弦,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5.57037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C:3月12日为月亮远地潮,3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4度,16日为日月大潮,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42011度,23日为上弦,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2度,30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由于3月21日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当月亮赤纬角为最小时且为日月大潮时,日、地、月在赤道圈成一线排列,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因此,潮汐组合A、C、E特别值得关注。此时由于太阳潮的叠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潮汐变化的影响1960年智利发生20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

新华网圣地亚哥11月15日电智利国家紧急情况办公室通报说,根据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监测,智利北部地震受灾地区15日中午发生2次强烈余震,震级分别为里氏6.2级和6.8级。当地时间12点03分和12点06分(北京时间15日23点03分和23点06分),智利北部第2大区连续发生2次强烈余震,震中分别位于梅希约内斯东北47公里和东北46公里(南纬22度,西经70度),震源深度分别为37.8公里和35公里[1]。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11月15日23时06分,在智利北部(南纬22.9度,西经70.1度)发生7.1级地震。震中距14日智利7.9级地震震中西南约100公里[2]。

智利14日发生该国2004年以来的最强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此次地震强度达里氏7.7级,发生于当地时间14日下午12:40(北京时间14日23:40),震中在智利北部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东北方170公里处。南美洲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是该地区迄今强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里氏8.5级。智利2004年的那次地震强度为里氏7.9级[3]。

我在11月1日指出,印度尼西亚三座火山近日呈现活跃状态,表明地应力正在急剧增加,处于爆发前夜。我们必须注意预防11月下列强潮汐组合时期的地震、火山等灾害事件:4-5日、10-13日、17-20日、24-27日[4,5]。

从秋分到冬至,伴随太阳潮高潮区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与之叠加,形成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11月10日为日月大潮,与8日至10日中等强度冷空气活动相对应,地震火山活动也会增强。1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因为与日月大潮已超过3天,所以叠加效应不明显,对地震火山活动会有影响[6]。11月24-26日和12月22-24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12月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应预防相应的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等灾害事件(见表1中,第四组合到第六组合)[7]。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这段时间的主要监测目标。我在11月6日指出,11月中旬至12月还有强震发生[8,9]。

智利北部14日发生里氏7.7地震,再次证实了11月10-13日强潮汐预警。鉴于11月24-26日和12月22-24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12月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应预防相应的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等灾害事件(见表1中,第四组合到第六组合)[7]。2007年11月中旬至12月末强震频发形势不可避免。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8.3级地震。从这一天到5月30日,该国连续遭受数次地震袭击,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5月21日的8.5级大地震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平均高达10米、最高25米的巨浪猛烈冲击智利沿岸,摧毁港口、码头、船舶、公路、仓库、住房。时速707公里的海啸波横贯太平洋,地震发生后14小时到达夏威夷时,波高仍达9米;22小时后到达17000公里外的日本列岛,波高8.1米,把日本的大渔轮都掀到了城镇大街上。这次地震,智利有1万人死亡或失踪,100多万人口的家园被摧毁,全国20%的工业企业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5.5亿美元[10]。8.5并不能说明此震规模之巨大,如按矩震级MW计算,此震应为9.5级。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8.9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11]。

1960年5-9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不超过3天。5月11-13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5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5月2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5月25日为日月大潮、5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6月9-10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6月1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6月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6月24日为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以此形成的5月11-14日(最强)、5月20日、5月25-28日、6月9-10日(最强)、6月17日、6月24日(较强)强潮汐对智利强震有激发作用。

2007年11月17-20日、11月24-27日(最强)、12月3日、12月10日(较强)、12月17日、12月22-24日(最强)潮汐偏强到最强,预防强震和强余震迫在眉睫[12]。

汶川

1900年8月(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邛崃地震,荥经、犍为等地有感。年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四日)道孚7级以上地震,二百里内沿途房屋大多震倒。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又震。1905年11月8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二日)自贡地震,宜宾也震,十几天内余震19次。1949年以来发生在四川的7级以上地震就有3次:1955年4月14日,康定发生7.级地震。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受灾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其中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灾害情较重。1976年8月16日,松潘发生7.2级地震。

汶川,古属茂州,建国初期属茂汶县(也就是现在的茂县、理县和汶川),是个以

汉族和羌族人口为主的地方。这地方现在最出名的当然要算是大熊猫,但在过去,名声

最为响亮的却是女将樊梨花,据说这位与薛丁山在马上定亲的西凉巾帼就是茂州人。另

外,好象还有人认为杨贵妃也是汶川的,而且还是羌族,这……我觉得有点玄。不过,

“汶川自古出美女”的说法大概是不错的,有民谣为证,另外还有那位网络名人“天仙

妹妹”可以作为参考。

茂州地区开发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如茂县、汶川这些地方,早在汉代就建立了郡县

、由中央政权进行管理了,但这片地方搞来搞去,人口总是不怎么多、经济发展也不怎

么显著,究其原因,在我看来,或许与当地的地震灾害比较频繁有关。

这一带真的是地震高发区。据记载,仅明清以来,茂州境内发生的强烈地震就不下

二十次(其中震源在汶川县的就有1480年、1510年、1607年、1657年四次),而7.5级以

上地震,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33年。

1933年8月26日下午2时的茂州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在茂县北部的叠溪镇,因此也称“

叠溪地震”。其强度7.5级,烈度10级,破坏范围包括茂县、理县、汶川、黑水,就连成

都也受到了影响。

查看当时的新闻电稿,描述其景象为:“一股黑烟,天昏地暗,耳中只闻铁雷四响

,如放连珠炮……”,而当地士绅的笔记则是这样的:“正午时刻,突闻由远渐近发出

有如万马奔腾的吼叫声,众人立足不稳,沿路倒下,或爬行,或相互扶持而出,长排横

屋哗喇而倒……远见四山浓烟齐冒,尘雾迷空,天昏地暗,几不见人,而震声隆隆不绝

于耳……有说火山爆发,我辈末日已至,嘤嘤啜泣者大有其人……又后一钟余,稍平静

,人可以立、可以行,日光山色,略可以辨,即闻全城屋墙倒塌声、不断哀号呼救声,

任何人均感肝胆俱裂、无可为计……”

老百姓的说法或许更为生动一些——说是有个买油的货郎挑着担子赶路,轰隆一声

之后,油篓子还摆在路面上,人却掉进地缝里不见了;说是有个小孩在河西的山上放羊

,大地一震,小羊倌儿飞到了河的东边,而那群羊却还留在河西;还说有个和尚在庙里

念经,听见响动之后跑出山门观望,突然发现脚下的台阶自动升起来迎接他,于是大叫

一声就吓死了……

这次地震,叠溪镇和龙池村的损失最大,这两个高出岷江约500米的台地在顷刻间就

跌进了江里。龙池村无人生还,叠溪镇只逃出了一男一女。受余震的影响,有些山寨在

夜间滑入江中,有的房屋里的灯火还没有熄灭,在水面上一闪一闪的,象是龙的眼睛,

于是当地就风传:“龙王爷现身了!”

有文书记载,叠溪地震死亡人数为六千九百多人,这并不准确。因为这只是茂县的

死亡数字,当时连远在二百公里外的成都都死了三百人,理县、汶川、黑水以及松潘不

可能没有伤亡。

当时的茂县县长是张雪岩,这个人后来加入了民联,49年的时候动员邓锡侯起义,

对国家有功,解放后担任过四川省司法厅的副厅长。相对而言,张雪岩当这个县长还是

算是比较忠于职守的,至少他在地震之后还到叠溪现场去视察了一回(虽然已经是一个

多星期以后了),并且还统计了受灾情况。尽管他的那些伤亡数字都是从侥幸逃出大山

的灾民们嘴里听来的,终归要比什么也没有要强得多。

玉树

甘孜-玉树断裂走向北西西-北西,倾向呈波状陡立。绝大部分展布于高原藏族牧区,局部为无人区,总长度约500km。断裂为左旋走滑性质,北西和中段走向滑动速率8mm/a左右,南东段约10mm/a左右。该断裂与鲜水河断裂在甘孜附近呈左阶错列,并和鲜水河断裂共同组成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该地块的北边界为东昆仑断裂带,东边界为龙门山断裂带。同时该断裂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共同组成康滇菱形块体的北边界)。历史文字记载的破坏性地震很不完整。最近200余年中有正式记载的强震共3次:1738年12月23日青海玉树及其西北61/2级地震、1896年3月四川石渠县洛须-青海玉树间7级地震、1979年3月29日青海玉树南东6.2级地震(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均发生在断裂的NW段。此次地震也发生在北西段。而中段和SE段则没有由正式历史文字(包括藏、汉两种文字)记载的强震和大地震事件。但是已揭露出大于7级的古地震事件。

1)断裂NW段历史与现代强震活动特征

①1896年四川邓柯地震

1896年3月在四川石渠县洛须区(原邓柯县)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现行地震目录给出的参数为震级7,震中烈度Ⅸ,震中位于(N32.5°、E98°),精度为3类(≤50km)。

该次地震的史料记载出自邓柯县图志,记载内容仅限于邓柯附近的破坏。主要信息有“…邓柯地方,猝发大地震,经师寺庙各殿堂和住房全行倒塌…”;“…春科土司(邓科的金沙江对岸,属西藏)…全家压死”。另外,20世纪初时任邓柯委员的查骞在1908年著有《边藏风土记》,其中记述:“春科寺,滨金沙江南岸,据邓柯治六里…十年前邓柯地震全境碉楼、寺庙顷塌殆尽…”。

据四川省地震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赴邓柯调查时现场核实:1896年地震时在邓柯NW约30km的色巫等处发生大量的地震滑坡和山崩;其中,最大的滑坡体高80余米,顺金沙江流向宽达300米,曾一度堵塞金沙江达十日之久(闻学泽等,1985)。1990年初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野外考察队和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周荣军、蔡长星等再次对该次地震进行野外调查访问,获知地震破坏不仅限于四川邓科与西藏春科,向NW至青海玉树县的巴塘、奔达、档拖、阴巴、达接、晒拉、色巫等地的地震灾害、人畜伤亡比邓科更加严重,并进一步发现1896年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沿甘孜-玉树断裂展布于邓科至玉树的巴塘附近(地名位置参图3.2.1),可见长度约50km,估计延伸长度至少有60余公里(图3.2.5左图)。该地震地表破裂带以拖档一带发育规模最大,主要表现为金沙江沿岸的坡地、洪积扇、阶地面上的最新裂缝带和小断坎,带内裂缝及草皮鼓包的形态仍十分清晰可辨,破裂以左旋水平位错为主,观测到的最大同震左旋位移量为5m,垂直位移量在0.3~1.5m之间(周荣军等,2000)。根据震级-地表破裂长度经验关系式估计,1896年地震的面波震级为7.5(周荣军等,2000),矩震级为7.3(闻学泽等,2003),现行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给出的面波震级(7级)很可能偏小。

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

11年前的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一场7.1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今,11年过去了,我们仍然需要铭记历史,珍爱生命。

回顾历史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派遣救援队伍。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并且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工作。

当时的情景我至今难以忘记。在灾区,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心痛的场景。有的人失去了家园,无处可去;有的人失去了亲人,痛不欲生。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当地的藏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用手中的酥油茶和糌粑招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善良。

珍爱生命

11年过去了,我们仍然需要铭记历史,珍爱生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珍爱生命的操作步骤:

1.学习应急救援知识

在地震发生后,往往需要进行紧急救援。如果我们懂得一些应急救援知识,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学习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制作简易担架等等。

2.做好防护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受到伤害。例如,躲到桌子下面、躲进门窗旁边的墙壁间、躲进衣柜等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好一些应急物资,例如水、食品、药品等等。

3.安全撤离

如果我们身处危险区域,需要尽快安全撤离。在撤离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不要乘坐电梯

不要靠近高楼大厦

不要走在断裂的道路上

青海湖到玉树多少公里

玉树古为西羌牦牛种地;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

隋称“女国”,隋朝前后为苏毗和多弥二国辖区,唐时为吐番的孙波如,宋时为黎州属下的囊谦小邦之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

明属朵甘思宣慰司,;明末清初玉树各部头人为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赠爵为诸台吉;清朝受青海办事大臣直接管辖,为囊谦千户领地,下有百户独立长等部落。

民国初,隶青海办事长官,旋政隶蒙番宣尉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六年(1917年)设玉树理事,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玉树县,辖今自治州全境。设置玉树、囊谦、称多3县,统由玉树行政督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县之下千百户制度因袭如故。

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

1949年设玉树专区,专署驻玉树县。辖玉树(驻结古)、称多(驻周均)、囊谦(驻香达)3县。

1951年12月25日玉树专区改为玉树藏族自治区,辖称多、囊谦2县;撤销玉树县建制。1952年恢复玉树县建制,由玉树藏族自治区领导。玉树藏族自治区辖3县。

1953年由玉树、囊谦2县西部地区合并设置扎朵县;辖4县。1954年原扎朵县改为杂多县(驻于玉日本);由玉树县部分地区设治多县(驻加吉博洛格);原由省直辖的曲麻莱区改设曲麻莱县,划入玉树藏族自治区;辖6县。1955年玉树藏族自治区改设玉树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玉树县;辖玉树、囊谦、称多、杂多、曲麻莱、治多等6县。

1959年以玉树、囊谦、杂多、治多4县部分地区设置江南县(在长江南岸,驻甘宁生多);以称多、治多2县部分地区设置天河县(在长江北岸,驻卡隆云);辖8县。1960年江南县驻地由江南甘宁生多迁驻节综地区。

1962年,撤销江南县,并入玉树县;撤销天河县,并入称多、曲麻莱2县;玉树藏族自治州辖玉树(驻结古)、称多(驻周均)、囊谦(驻香达)、杂多(驻于玉日本)、治多(驻加吉博洛格)、曲麻莱(驻色吾沟)等6县。

1977年曲麻莱县由色吾沟迁驻野仓滩;玉树藏族自治州辖玉树(驻结古)、称多(驻周均)、囊谦(驻香达)、杂多(驻于玉日本)、治多(驻加吉博洛格)、曲麻莱(驻野仓滩)等6县。

2001年10月15日撤销囊谦县香达乡,设立香达镇。撤销治多县当江乡,设立加吉博洛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县政府驻地加吉博洛格)。撤销曲麻莱县东风乡,设立约改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县政府驻地约改滩)。撤销杂多县结扎乡,设立萨呼腾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县政府驻地萨呼腾);撤销旦荣、查当两乡,合并设立查旦乡(乡政府驻地设在原旦荣乡址)。撤销称多县赛河、称文两乡,合并设立称文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称文乡址);撤销歇武乡设立歇武镇;撤销扎朵乡设立扎朵镇;撤销清水河乡设立清水河镇。撤销玉树县哈秀、结隆两乡,合并设立隆宝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结隆乡址)。

2006年8月,玉树州:新增2个镇,由10镇35乡调整为12镇33乡,乡镇总数(45个)保持不变。玉树县撤销下拉秀乡,设立下拉秀镇。称多县撤销珍秦乡,设立珍秦镇。

2013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玉树县,设立县级玉树市,以原玉树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树市的行政区域。玉树市由玉树藏族自治州管辖。

玉树是哪个省的

698.4公里。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玉树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两者距离698.4公里,自行驾驶需要11个小时4分钟。

玉树地震是哪一年

玉树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面积1.57万平方千米。

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树市境内流过。气候寒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城市。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玉树市常住人口为141308人。

“玉树“系藏文音译,意为“遗址”。民国十八年(1929年),始设玉树县,县政府驻结古镇。1952年,沿旧制设立玉树县,201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玉树县,设立县级玉树市。截至2021年10月,玉树市辖4个街道、2个镇、5个乡。市人民政府驻结古街道格萨都然巷25号。

玉树的地形地貌简介:

玉树市东临川西山地,南接横断山脉北段,西近高原主体,北靠通天河。纵跨长江与澜沧江水系,地势高耸,地形复杂。由唐古拉山的余脉格群嘎牙一格拉山构成地形骨干,从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蜿蜒曲折,形成树枝形山地,是两大流城的分水岭。

总的地形西北和中部最高,东南和东北最低。最高山峰保峻色海拔5752米,最东部正达海拔3350米,平均海拔4493.4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951座,大部分终年积雪。

玉树地震是2010年,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市区附近。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活动。

2019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举行地震9周年纪念活动,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民众,并以“绿色感恩 生态报国”理念激发民众自觉投身于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实践中。

地震应急措施

1、逃离!

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2、躲藏!

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俗语曾说,小地震不用逃,大地震逃不掉。所以地震发生时,如果无处可跑,那就迅速寻找安全的角落,就近躲藏。

3、保存体力!

地震结束时,不要着急呼喊,要适当保存体力,毕竟救援人员不会立刻就到,急于呼救只会浪费精力。